长端
美债还将继续面临“
通胀压力” 过去两周,基准10年期
美债收益率始终很难突破1.60%的上限水平。
但由于美联储本周淡化了通胀的短期驱动因素,分析师预计,美债市场可能再遭遇“通胀压力”,美债收益率存在继续
走高的空间。
在他们看来,在美联储对通胀继续容忍的情况下,长债也很容易受到通胀担忧的影响,尤其是在拜登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
支出计划之际。
“鲍威尔的表态承认经济事态有所改善,并且美联储不会放弃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收益率曲线的后端仍然无法从任何意外的通胀中受到保护。
”荷兰国际集团(ING)的美洲地区研究主管戈维(PadhraicGarvey)在
29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28日,美联储的政策声明承认今年以来通胀有所上升,但表示物价
上涨的驱动因素是“暂时的”。
投资者将
这一言论视为表明美联储将把未来数月内可能出现的通胀激增视为
美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体现。
事实上,多项通胀指标近来已经体现出实际通胀的走高。
10年期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盈亏平衡通胀率29日欧再度触及2.46%的8年高位,之后回落至2.43%。
经济数据也为通胀压力的积聚提供了更多证据。
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Corepeonalcoumptionexpenditure)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升了2.3%。
在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企业财报会议中,企业提及“通胀”的次数猛增,突显出在供应链中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通过提价来维持利润率的压力。
麦格理(Macquarie)策略师威兹曼(ThierryWizman)称:“此次会议中,鲍威尔对中期通胀和
通胀预期的容忍度高于以往的会议。
” 他认为,更偏鹰派的市场预期与耐心的美联储之间存在鸿沟,美联储只愿意在通胀实际发生后而不愿对通胀预期作出反应。
或许,只有在今年稍晚,当经济指标能够更“清晰”地提供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真实轨迹时,美联储才会找到解决这一鸿沟的方法。
在此之前,债市还将继续受到通胀压力。
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还将公布另一项通胀相关数据,即3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美债投资者对此也保持关注。
外贸企业逆势购汇锁定“汇兑低成本” “以往
人民币汇率一旦大幅上涨,众多外贸企业购汇意愿就会大幅降低,都等着汇率持续上涨达到最高点再购汇,实现购汇成本的最小化。
”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介绍,如今,反而是在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突破6.5后,不少外贸企业纷纷开展逆周期操作,加大购汇力度以锁定未来对外
付款的较低购汇成本。
究其原因,一是越来越多外贸企业意识到未来人民币汇率仍会延续双向波动态势,因此在汇率较高区间加大购汇力度,不失为明智之举;二是外贸企业自身的
外汇
套保操作趋于理性,不再一味追求购汇成本最小化,而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与外汇资金周转特点,妥善构建不同阶段的外汇套保策略与盈亏考核机制,从而大幅减少盲目追涨杀跌式操作。
一位华东地区城商行跨境业务部门负责人则指出,面对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大幅上涨,外贸企业外汇套保如此“淡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通过其他方式有效规避了汇率大幅波动给
出口业务利润所带来的剧烈冲击,比如年初以来,越来越多外贸企业与海外
买家在签订贸易合同时,都会要求将人民币
汇率波动纳入产品定价调整条款,由此将部分汇率波动压力转嫁到海外买家身上。
此外,鉴于年初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延续QE货币政策令美元持续下跌,不少外贸企业降低了外贸美元结算比重,转而与海外买家签订基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结算的外贸合同,相应减轻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剧烈上下波动所造成的出口利润下滑压力。
具体而言,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CFET指数整体涨幅仅有0.06%,表明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涨幅相当有限,令很多采取其他非美货币结算贸易款的企业感受不到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出口利润下滑压力。
“近期我们的出口订单依然相当旺盛,丝毫感受不到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海外竞争压力。
”一位从事小家电生产出口的外贸企业负责人介绍,一些采用人民币结算贸易款的海外买家鉴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持续升值,正采取外汇套保措施以降低未来人民币付款的购汇成本,这某种程度进一步推高了人民币汇率涨幅。